鹰潭市政协放大“赣事好商量+”协商议事平台效应,深化“鹰有作为”品牌建设,打造主体多元、共享联动的协商矩阵,持续释放政协制度效能。
一、聚力形式创新,推动协商议政更具活力
一是开展“市委书记(市长)与委员面对面话经济”议政性协商。市政协将加快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、擦亮“世界铜都”品牌作为协商议政的“重头戏”,在2022年围绕“降低铜产业物流成本”主题开展市委书记(市长)与委员面对面话经济协商后,2023年又将“鹰潭与江铜深化地企合作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”作为常委会会议议政性协商课题,邀请市委书记与委员面对面共商大计。
二是开展“主席接待日”协商。按照“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”的要求,由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委员下社区、进企业、到农村,面对面接待群众开展协商,收集群众身边事、关心事、烦心事,在一线协商助推问题解决,在一线督办评议加快解决问题力度,营造“有事多商量”的共商共治共享氛围,引导界别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。
三是开展网络议政协商。2023年首次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,组织市、区两级政协委员和托育行业机构代表、部分幼儿家长、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同屏协商议政,助推全市7家公办普惠托幼机构建设,水电气等优惠政策得到落实,推动新增普惠托位数1520个。
二、聚力平台做优,推动协商载体更加广泛
一是建立政协委员工作室(站)。出台《政协鹰潭市委员会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》等规定,探索建立四级政协委员参与,市、区(市)两级政协联动,形式多样、品牌统一的委员工作室平台体系,打造全国政协委员张金涛工作室,市、区(市)政协建成29个委员工作室(站),推动委员“全员入室”,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,打通委员访察民情、协商为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二是建立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。按照有场地、有标识、有制度、有活动、有记录、有评价等标准,建成1700平方米集党建引领、文史陈列、协商议政、学习交流、联谊服务、书画展示、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中心,为各界人士走进政协、了解政协、参与协商提供便捷平台。
三是建立全域一体“智慧政协”平台。放大“协商之治”与“数字之治”的叠加优势,强化数字赋能协商工作,采用省政协“智慧政协”平台标准与鹰潭市政协个性定制模块开发相结合的模式,聚合各项功能,打造综合履职服务系统,建成一网、一微、一端为一体的数字政协平台,推动政协协商更加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和智能化。
三、聚力成果转化,推动协商更有实效
一是领衔推动协商成果转化。实行市党政领导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工作机制,2023年市委书记、市长等市党政领导深入一线开展督办,推动28件民生类提案得到落实。
二是跟踪推动协商成果转化。对党政关注、群众关心的协商议题多演“连续剧”,绵绵用力久久为功。市委主要领导在督办《关于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的建议》,推动市中心城区新增停车场10个、停车位7639个的基础上,又将“推动绿色出行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”作为督办议题,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网,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。
三是联合推动协商成果转化。以“三办”名义印发《市政协政治协商成果领导批示件督办落实办法》文件。2023年以来,市党政领导先后对政协呈报的协商成果批示13次,及时跟进督查取得明显成效。今年“三办”联合印发《关于设立政协委员“民生实事商量办”协商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实施方案(试行)》文件,为落实政协委员“民生建议”提供资金支持。
版权所有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
网站主办:江西省政协办公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