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饶市政协坚持把文史研究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形式,依托信江书院场地,将市政协文史馆改革规范为市政府领导、委托市政协管理的市文史研究馆,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倾政协之力、展政协之长、尽政协之责。
一、打造文史研究平台,夯实饶信根基,唤醒文化因子
一是打牢地基,高规格建平台。2022年4月,市政协党组提出了市政协文史馆规范改革意见,得到了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、大力支持。同年6月,市委办发文明确“改革理顺文史研究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”。市政协在深入调研基础上,起草了有关加强市文史研究馆建设管理的《意见》。市政府推出系列举措,为市文史研究馆深入开展饶信历史文化研究,创造了更优条件和更强支撑。
二是砌好“砖瓦”,高标准拓平台。将信江书院课春草堂、又新书屋两栋房屋,作为市文史研究馆文史资料收藏、陈列、展出的固定场所,设计了人民政协、饶信之光等“六大板块”馆藏体系。自2023年9月开馆至今,已接待外地调研组考察交流10余批,开展“又新讲堂”文史专题讲座活动近10场,吸引游客、市民参观学习6.7万人次。
三是做实保障,高水平用平台。市文史研究馆人财物由市政府保障,设立上饶市文史研究中心,作为市政协管理的事业机构,承担市文史研究馆的综合协调、服务保障等日常工作。目前,实现了有人、有钱、有场所,运行有保障。同时,发挥馆员“文化名人”效应和信江书院博物馆公益性场馆优势,让文史研究由政协的“点”走向社会的“面”,持续扩大社会影响,让“小展馆”发挥“大能量”。
二、活用饶信文脉资源,深挖文史内涵,拓宽文化外延
一是深拓馆藏,在史料活用上谋创新。突出饶信地域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,将“政治协商”内在的和合、中庸、民本、大同等思想底蕴融合进文字、图片和展品模型,将文史研究馆打造成文史研究、文化传承的重要园地,建言资政、统战联谊的重要平台,以文化人、以史铸魂的重要阵地,讲好上饶故事、展示上饶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二是深挖富矿,在转化利用上下功夫。着眼“补史书之缺、辅史学之政”,立足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,挖掘提炼转化为协商履职的好思路、好办法,推动从史料研究向综合利用转变。协助市政协文史委先后编辑出版了《品读上饶经典》等饶信文化丛书,把文化存量变成传播流量。
三是深耕研究,在贯通运用上求突破。紧密结合“书香政协”建设,不定期开展地方文化讲座活动,把“无声”的历史变为“有声”的故事,兴起新时代讲学之风,推动“委员自学+干部共学”模式,服务委员边读书、边建言,边学习、边履职,在翰墨飘香中把学习和履职同步引向深入。
三、丰富群众文化供给,传承城市文脉,助力文化强市
一是把牢政治方向,增强文化自信。坚持党对文史研究工作的全面领导,严格遵循市委、市政府明确的文史工作重点,做到每年向市政府请示汇报工作,重大事项报市政协党组研究决定。做到征集无禁区、出版有纪律,既为各界人士提供宽松的环境,又始终保持文史工作的正确方向。
二是服务中心工作,助推文旅融合。每年选择1-2个重点文史课题,深入调查研究、交流研讨,形成有份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,为市委、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;落实市委要求,开展更多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,用优秀研究成果、文化作品吸引更多游客了解上饶、走进上饶。
三是推动文化传承,讲好上饶故事。把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待作为重要标尺,推出更多具有上饶地域特色的文史研究成果,编写更多高水平的地域文化专著,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,用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。
版权所有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
网站主办:江西省政协办公厅